陕财院素质教育网
 首页  校情展示  教育决策  心理评测  理论学习  实践活动  职业素质  专家咨询  个案分析  校园模范  学院主页 
理论学习
 首页 
 校情展示 
 教育决策 
 心理评测 
 理论学习 
 实践活动 
 职业素质 
 专家咨询 
 个案分析 
 校园模范 
 学院主页 
理论学习
您的位置: 首页>理论学习>正文
从邓小平教育思想看如何推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
2019-09-02 22:01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当前,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人才竞争日趋激烈;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新形势新任务凸显了加快教育改革发展、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接受良好教育,成为人民群众的强烈期盼;深化教育改革,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心声;如何进一步推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成为学者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建院25周年暨邓小平同志为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题写校名25周年之际,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举办了“邓小平教育思想与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学术研讨会”。研讨会上,学者们结合学习贯彻邓小平教育思想,围绕教育改革发展这一社会热点问题进行研讨和交流,形成了许多共识。 

从战略高度优先发展教育 

学者们指出,“文革”结束后,邓小平同志在复出之时主动要求抓教育,把教育作为拨乱反正乃至改革开放的突破口,这既是针对教育属于“文革”十年动乱重灾区作出的务实选择,也是着眼于国家长远发展作出的战略选择。每当谈起教育问题,邓小平同志总是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和中华民族前途命运,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角度关注我国教育的改革发展。1977年8月,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同年9月,在与教育部主要负责同志谈话时,邓小平同志更是提出:“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1985年5月,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同志作了《把教育工作认真抓起来》的重要讲话。他强调:“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中央提出要以极大的努力抓教育,并且从中小学抓起,这是有战略眼光的一着。如果现在不向全党提出这样的任务,就会误大事,就要负历史的责任。”“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各级领导要像抓好经济工作那样抓好教育工作”。1988年9月,邓小平同志又语重心长地指出:“科学技术方面的投入、农业方面的投入要注意,再一个就是教育方面。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可见,邓小平同志总是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学者们强调,推动我国未来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我国是一个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大国,人口众多是劣势也是优势。把劣势转变为优势,基本途径就是发展教育,要通过发展教育把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国。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育,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当前,从战略高度优先发展教育,应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特别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使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从战略高度优先发展教育要有前瞻性,充分认识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作用,改变传统的“有多大的经济发展规模就支撑多大规模的教育”的观念,从“什么样规模、什么样水平的教育才能更好拉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这个角度来超前科学规划我国教育事业。 

以“三个面向”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发展 

1983年10月,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学者们认为,邓小平同志从社会整体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思想,又从教育整体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这是邓小平教育思想中相互联系的两个重要方面。“三个面向”揭示了新时期我国教育的本质要求,它统一于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各级各类合格人才这一目标,统一于与时俱进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可持续的智力支持这一过程。“三个面向”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精髓,不仅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野,而且指明了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对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学者们认为,环顾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环境、理念、内涵等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一是教育发展的外部环境正在改变。社会已经由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同时正在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发展。其中,以体力劳动者大军为主体、由少数知识分子管理的人力金字塔结构,正在逐渐让位于以小单位为主的人力布局和以扁平化为主的组织结构;从一而终的聘用正在消亡,终身适用的专业身份正在式微,取而代之的是经常的转工、转行、待业等。二是教育发展的理念逐渐转变。教育原先被看做是为社会的人力结构准备各级各类的劳动力,即看成分类分等的机制,横的分为专业,竖的分为等级,其核心就是学历。然而,面对变化的社会,人的职业身份会不断变更,人的等级身份可能升降难料,人的专业身份不再一成不变,学历概念受到挑战,教育的职责不仅仅是为年青人进入某个行业的某级职位做准备,更重要的是为年青人未来的一生做准备。三是教育发展的内涵发生变化。一方面,由于知识不断更新、社会环境不断变迁、个人工作生活不断变更,个人需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即按需、及时、随地学习;另一方面,学习经历正在多元化,除了在课堂、实验室、图书馆学习,还出现了大范围的实习见习、出国交流、社会调研等。 

学者们指出,教育发展环境、理念、内涵等的深刻变化,更加要求我们按照“三个面向”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发展。一是建设现代学校制度。适应我国国情和时代要求,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探索适应不同类型教育和人才成长的学校管理体制与办学模式,避免千校一面;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克服行政化倾向。二是扩大教育开放。适应国家对外开放的需要,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三是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应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总体战略。 

把以人为本贯彻到教育改革发展中 

学者们指出,邓小平教育思想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始终把培养什么样的人放在重要位置,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他反复强调,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以及“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四化”干部。邓小平同志尤其重视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提出“我们希望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各个有关部门的同志,整个社会的家家户户,都来关心青少年思想政治的进步”,强调“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一定不能让我们的青少年作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俘虏,那绝对不行”。这也是邓小平同志在25年前为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题写校名的重要原因。培养什么样的人始终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我们应将邓小平同志这种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贯穿于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始终。 

学者们强调,我国要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关键是把以人为本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要求,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应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一是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个学生的优势和潜能。二是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三是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在这方面,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形成的“社会大课堂,实践育人才”的社会实践育人模式是很好的例子。 

一些学者认为,教育改革发展贯彻以人为本,还体现在大力促进教育公平上。坚持教育以人为本,就要为大多数人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和同等的受教育机会,实现教育公平。教育之所以要公平,是因为教育已被视为公民的一种权利,是个体心理和智力自主的根本,是个体成功的重要保障。人类社会教育发展的实践表明,如果没有教育的普及和全民素质的普遍提高,人类社会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发展必将受到严重阻碍。实施全民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代表了人类社会教育发展的总体方向。各个国家在社会变革基础上实施的教育变革,都不可避免地要选择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这条道路。这不仅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之一。 

 

关闭窗口
 
访问量人数:

 

学院网站  版权所有